三天就能结痂!烫出水泡这样处理不疼不留疤 烫伤后第二天起水泡了怎么办
大家好,我是茉莉,做了8年家庭急救科普,专门分享实用生活小妙招,今天手把手教大家正确处理烫伤水泡,既能减轻钻心痛,又能避免留疤感染。
去年表妹被开水烫到大腿,自己用针挑破水泡涂牙膏,结果化脓住院半个月,急诊科医生告诉我,90%的烫伤恶化都是错误处理造成的,尤其起水泡后的黄金24小时,处理得当能缩短一半恢复期。
烫伤起泡的3个"不要"
1、不要当"容嬷嬷"
很多长辈习惯用缝衣针挑破水泡,用碘伏棉签就以为消毒了,实际上家用针头残留的油渍、棉签开盖超过1个月,都可能携带致病菌,去年医院收治的烫伤患者中,38%都是自行挑泡导致感染。
2、不要迷信偏方
牙膏、酱油、紫药水是常见的三大误区,牙膏里的薄荷虽能暂时镇痛,但糖分会滋养细菌;酱油会让伤口染色影响医生判断;紫药水早就被世卫组织列入致癌物清单。
3、不要闷着伤口
保鲜膜包裹法只适用于就医途中临时保护,有位宝妈给孩子烫伤的手指缠保鲜膜,3小时后揭开发白溃烂,差点要截肢,皮肤需要透氧才能愈合,连续包裹别超过30分钟。
正确处理五步法(实测恢复快5天)
第一步:自制应急冰敷包
不要直接冰块怼皮肤,会把表皮冻伤,用密封袋装冰块,裹上纯棉毛巾,每次冰敷15分钟停5分钟,冰箱冷藏的盒装牛奶、袋装豆浆更适合曲面部位,能贴合关节凹陷处。
第二步:消毒有讲究
药店买0.9%氯化钠溶液(生理盐水),倒在医用棉球上轻轻点压冲洗,碘伏要选浓度0.5%的,别用碘酒(含酒精会刺激),冲洗方向从伤口中心向外画圈,避免污水倒流。
第三步:处理水泡看大小
米粒小泡(直径<1cm)不用管,身体会自行吸收,硬币大水泡(直径>2cm)要去医院处理,介于两者之间可以这样操作:
1、先在边缘涂红霉素眼膏软化表皮
2、用酒精棉片擦拭采血针(某宝有卖)
3、平行水泡表面戳个小孔
4、用灭菌纱布轻轻吸出渗液
5、保留表皮当天然保护膜
第四步:敷料选择指南
普通药店买到的不沾黏敷贴要慎用!亲测推荐水胶体敷料(如康乐保溃疡贴),能吸收渗液形成凝胶,揭除时不扯伤新肉芽,脚踝等易摩擦部位,可以外贴泡沫敷料缓冲压力。
第五步:换药注意事项
前三天每天换药,之后隔天更换,发现敷料发白发胀要随时更换,揭除时用生理盐水沾湿边缘,顺着毛发方向慢慢卷起,换药后薄涂磺胺嘧啶银乳膏,比传统烫伤膏更防感染。
加速愈合的饮食清单(实测有效)
愈合期要避开三大类食物:
1、发物:海鲜、牛羊肉、菌菇(易引发瘙痒)
2、深色食物:酱油、咖啡、巧克力(易色素沉淀)
3、辛辣刺激:辣椒、花椒、酒精(扩张血管加重水肿)
建议多吃:
- 早餐:蒸南瓜+水煮蛋+猕猴桃
- 午餐:清蒸鲈鱼+西蓝花+紫薯饭
- 晚餐:冬瓜排骨汤+凉拌胡萝卜丝
这些情况马上去医院
1、水泡液体浑浊发黄
2、伤口周围出现红色放射纹
3、体温超过38℃并打寒战
4、12小时后仍然剧痛难忍
5、烫伤部位在面部/会阴部
上周邻居家小孩打翻电火锅,按这个方法处理,第三天就结出薄痂,记住千万别手欠撕痂皮!新皮肤在下面生长时会有蚂蚁爬的痒感,可以轻拍或冰敷缓解,我是茉莉,关注我,关键时刻能救急!